在網際網路上有這麼多的網路搜尋引擎,他們是怎麼演進而來的呢?最早可以推到1945年七月,班尼瓦.布希(Vannevar Bush)發表了一篇「As We May Think」文章,他認為科學家應該要建立一個方式來記錄人類知識,並且可以方便取用,班尼瓦.布希把這個設備叫做Memex,但也有人認為這位布希先生根本不懂資訊科學,但不管如何他總是開創了一個記錄人類知識的起源。 再來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吉阿德.索登(Gerard Salton,1927 - 1995),他在1960年代於哈佛與康乃爾領軍建立了資訊擷取系統(SMART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alton's Magic Automatic Retriever of Text),可以說是現代搜尋技術之父。他的著作「索引理論」(A Theory of Indexing)及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理論至今仍舊是許多搜尋理論的基礎。 約在吉阿德.索登同時基,泰德.尼爾森(Ted Nelson)也是資訊科技的先驅,他於1963年首創了超連結(hypertext)這個詞彙及觀念,許多網際網路技術的啟發都是源自於他的著作。關鍵字優化 先談完了幾個重要人士後,我們來看看網路架構的起源。網際網路最早源自於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這是在1969年左右美國國防部研究計畫的網路架構。在1983年,ARPANET從原本的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轉成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六個月後,ARPANET分成兩個子網路:一個延用ARPANET名稱,繼續服務學術研究,也就是現今Internet的架構;一個叫MILNET,用來分享軍方非機密資料。原本ARPANET只有一個網路,當轉換到TCP/IP之後就可以很容易的利用路由器接上更多的網路,所以從原本的NCP轉到TCP/IP可以說是造就現今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如果沒有這個轉變,不知現今會是如何的狀況?當時轉換的過程不知道是如何?如果當時有個位高權重的阿達,桌子一拍說:「換什麼換!繼續使用NCP!」那一切就都大不同了。 當時這個Internet的前身大多使用在學術研究領域,要上這個網路必須先連接到學術單位的大型電腦主機,並且使用的都是文字式的指令模式,直到1988年這個網路才開始使用在商業用途,但是因為沒有適當的圖形界面,因此大多也只是用在訊息傳遞上。到了1989年提姆.伯納李(Tim Berners-Lee)發明了World Wide Web結構及其相關通訊協定,並在1991年正式開始被使用,這個WWW讓同時基才運作沒多久的Gopher幾乎停擺,Gopher使用簡單的界面來存取分散在網路上的資料,但是不如WWW簡易而且豐富,筆者在1993年第一次看到WWW的操作及畫面之後,也馬上放棄Gopher並決定開始投入WWW相關的研究。 從1991年後,各種Internet技術與搜尋界面便如雨後春筍般開始百家爭鳴,其中較重要的是1995年間的Yahoo(創辦人楊致遠、David Filo)、1998年的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Sergey Brin)、2000年的Baidu(創辦人李彥宏),我們將各時期的各搜尋引擎整理如下表。網路行銷 在以上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在1995年出現的GAIS(Global Area Information Servers,吳昇博士在中正大學發展出來),可以說是非常早期的搜尋引擎,也是當時唯一的中文搜尋引擎,當時GAIS就提供了模糊比對,也就是當使用者輸入同意或類似字,它可以經過模糊比對處理來提供查詢結果,但是最後沒能繼續傳承下來,實在是很可惜的一件憾事。


文章標籤

【紫色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筆者和 M4/3 這個體系頗有緣份,尤其得當年 Panasonic 家族 M4/3 第一台戰將 G1 的評測也是發表於本站,當年就覺得這類型相機才真的有切中要點的感覺,體積明顯的比 APS-C 數位單眼小上許多,但卻有著十分類似的特性,當時 G1 高感光度及長時間曝光表現不甚佳的問題也經由這兩三年陸續推陳出新的機型解決了不少,表現已可謂可圈可點,更重要的,M4/3 的鏡頭群成熟度已是令筆者到達滿意甚至流口水的程度,我想光是最近那兩顆 X 變焦鏡就夠吸引了吧?再加上 Leica 25mm F1.4 的大光圈人像定焦鏡、小巧高畫質的 7-14mm F4 超廣角鏡頭等都是甚好的選擇,再加上現在仍作為旗艦機種的 Panasonic Lumix GH2 價位居然如此親民,雖然體積較 G3 或 GX1 都大了一點,但在功能完整性/性價比筆者認為是目前首選,所以突然 GH2 就跳入我的生活了... 然後沒多久,Leica DG 25mm F1.4、Panasonic Lumix X 14-42 F3.5-5.6 O.I.S.、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14mm F4 ASPH 及 OLYMPUS M.ZUIKO 45mm F1.8 通通都跳入筆者的生活了,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喂) 為什麼要選 GH2,而不是新的G3 或 GX1?以價錢來說三者的機身目前是差不多的,但使用 EVIL 體系的相機,筆者個人習慣來說翻轉式 LCD 是必要,這樣才能把優點發揮到極緻,所以 GX1 很可惜的被排除,而 G3 / GH2 雖然看似十分類似,而且G3那片感光元件更是號稱全新設計,又輕巧了不少,這些都令人心動;但考慮到 GH2 的實體按鍵排佈、錄影功能及外接麥克風等能力後,筆者最後還是選擇這台昔日 (?) 旗鑑。 Panasonic LUMIX DMC-GH2 重點規格 ● 4 / 3 系統規格的 Live Mos 感光元件,具備 1830 萬實際畫素,1605 萬有效畫素 ● 特殊開發的 Venus IV Engine Full HD(3 CPU)影像處理引擎 ● 可錄製 1080i @ 60 FPS、1080p @ 24FPS(高流量 24Mbps)及 720p @ 60FPS 之 AVCHD 影片 ● (錄影時仍可同步拍攝高畫素的 16:9 照片) ● 對比檢測式 23 個自動對焦點 ● 自動對焦性能提昇,搭配 14-140 HD 鏡甚至可 0.1 秒完成對焦 ● 完整解析度模式連拍可達每秒 5 張,較低解析度(400 萬畫素)模式可達每秒 40 張 ● 翻轉式 3 吋 46 萬畫素觸控液晶螢幕 ● 具備 153 萬畫素電子觀景窗(852 x 600 畫素),視野率 100%,放大倍率 142% ● 搭載「Intelligent Resolution」超解像技術 ● 感光度範圍:ISO 100 - 12800,可選擇 1 EV 或 1 / 3 EV 級距調整 ● 快門範圍:60 - 1/4000 秒,支援 B 快門,閃燈同步可達 1 / 160 秒 ● 儲存媒介為 SD / SDHC / SDXC 記憶卡 ● 採用 DMW-BLC12 新型充電式鋰電池,每次充電可拍攝 320 張 ● 體積 124 x 75.8 x 89.6 mm,重量約 392 公克 ● 共推出黑色、銀色兩種款式 而早陣子 (2011/12/7) Panasonic更為 GH2 推出 1.1 新版韌體,功能進一步提昇: ● 使用 X 系列鏡頭支援「顯示焦距」、「逐步放大」、「恢復變焦」、「變焦速度」、「變焦環」選項 ● 全畫面範圍的對焦區域選擇,不再受限於中央局部 ● 「自動包圍」模式的連續拍攝效率改善 ● 連拍時的可拍張數提昇 ● 「擴展遠攝轉換模式」在拍照和錄影模式可個別開啟或關閉 ● 內建閃燈的出力準確度改善 ● 改進錄影時的自動對焦 ● 操作音量的大小調整可套用在電池耗盡時關機的嗶嗶聲 ● 新的「半按釋放」功能 ● 高感光度時更好的雜訊抑制效果 ● 螢幕觸控功能可選擇「開啟」或「關閉」 一台出了一年的機器還有如此重大更新,筆者是認為誠意十足了,所以購入GH2後就迅速的將其升級至1.1版本,所以本文所有的使用經驗及實拍,全部都是使用 1.1 版本的 GH2。 外觀細節 GH2 較之當年的 G1 或近期的 G3 都有種無法取代的霸氣,當然部分原因也是在於體積及重量都比前兩者大及重,而且機身質感明顯高出不少,在把握感上更好,看起來就像超級縮水了的 DSLR,體積之小可以令我出門一機三~四鏡都用一個小相機包就好,在以前使用 APS-C DSLR 時是不可能的任務。多樣化的端子埠,也支援外接麥克風 在 GH2 的左側是各類端子孔,其中麥克風與快門線同源,順帶一提,雖然這個快快門線長得很像 Canon 百位數入門單眼那種接頭,也插得進去,但是是不能用的,要使用快門線請使用 P 家專用的啊。方便實用的 3" 46萬觸控可外翻式 LCD 這片 3" 46 萬可翻轉可觸控操作的 LCD 是筆者喜歡 GH2 的另一重要原因,可外翻方便在高角度或低角度的取景,令便利性大增,觸控可能很多人覺得不那麼重要,但其實筆者使用觸控功能通常只有在對焦點選擇的用途 上,直接戳螢幕選擇對焦點比起玩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遊戲快速直覺多了,另外,瀏覽照片檢視時,放大後的直接拖拉也是另一觸控重點用途。關於GH2的操作 GH2 出了那麼久,我想大家對他的操作應該都大概有個底,系統的使用上基本上和 GF3 / G3 / GX1 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分別,較為可惜的是 GH2 沒有 G-Sensor,所以照片不會自動翻正,當然也沒有像 GX1 那麼方便的電子水平線,對焦速度以筆者之前同時使用 GX1 及 GH2 的經驗來說都是十分高速,尤其是搭配 X 14-42 或 Leica 25mm F1.4 時。 全像素下 5fps 的連拍速度雖然不高,但還算不錯的是在 Jpeg 模式下可以無限連拍,就算使用了 Raw + Jpeg 模式仍有7張的連拍張數,表現可圈可點;在使用電子快門高速連拍下更可達 40fps,不過就只有這 40 張,及像素剩下400萬,只能說也算夠用就是。


文章標籤

【紫色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ny 最新的掌上型二手電玩遊戲機 PlayStation Vita (簡稱 PS Vita),今天 (12 23 ) 正式在台灣發售。這台內建 Cortex-A9 四核心處理器、5 OLED 觸控螢幕以及 multi touch 電容式機背觸控板的高規格掌機,目前台灣僅提供 Wi-Fi 連線版本 (3G + Wi-Fi 版本可能 2012  2 月引進),建議售價 8,980 元起跳,以下就來分享一下 PS Vita 的實機介面,進一步了解它有哪些新功能

Home 主頁畫面會分為上下兩頁,可以看到有許多不同功能,主要為網絡、社交等應用。當中 PS Store 可以下載程式,可以下載 TwitterFacebook 等程式,但 Facebook 目前還無法下載。

文章標籤

【紫色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ADA和LG合作推出PRADA Phone by LG 3.0 結合了極致的時尚與功能

【2011年12月14日倫敦訊】以結合頂尖時尚及內涵聞名的PRADA、 LG手機合作開發計劃今天發表最新的合作成果,那就是:時尚玩家必敗的PRADA Phone by LG 3.0智慧型手機。這款受到高度期待的手機是該合作計劃的第三款二手手機,象徵二家公司走在設計的時代尖端。

文章標籤

【紫色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ny 的產品設計一向都喜歡跟別人不一樣,之前 11 月開賣的 10 吋平板 Tablet S 就有著以折起來的書本為靈感來源的特殊外型,同時 Sony 另一款 5.5 吋雙螢幕 Android 平板:Tablet P 設計上更是與眾不同。雖然說 Sony Tablet 預計要明年 (2012) 一月才會在台灣、香港等地發售,不過香港不但先行舉辦體驗會讓媒體試玩,同時還公布了售價資訊,4 GB 記憶體、3G + Wi-Fi 版本定價 4888 港幣,折合台幣約 19,000 左右。

文章標籤

【紫色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iPhone是全球最暢銷的單一一款收購手機,讓全球電信業者莫不希望與蘋果合作,以帶動用戶數成長,但蘋果對全球各電信業者的強勢作風,使得電信業者賣一支iPhone付出的金錢,甚至比用戶還多,因此電信業者雖然對蘋果又愛又恨,但還是不敢鬆手放掉蘋果。

2年前密謀對抗蘋果

文章標籤

【紫色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風頭最健莫過於 iPhone 4S,姑且不論 40 萬支預購是否空前絕後,但想必還是有不少玩家鍾愛 Android 的高開放性和來自各品牌的豐富機款選擇,Android 新機市場可謂質精量多,更有最新 Android 4.0 系統和大廠最強王牌上市,下面就有 16 款精選手機讓各路玩家參考。

文章標籤

【紫色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這兩年,無反光鏡新機不僅規格競爭激烈,體型小巧程度也是每家廠商希望持續進步的目標。因為以入門產品來說,女性和大眾使用族群是最重要的目標消費者,很多女生都希望相機拍出來的畫質清晰漂亮,但同時也希望它夠輕便好攜帶。

文章標籤

【紫色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IPhone4 S洗機?洗手機 IPHONE洗機步驟

市場傳出iPhone 4差價套利「洗機子」,業者認為傳聞居多,接獲解約客數不到一成,月底供貨正常,歪風就會停止。

中華、台哥大及遠傳等三家業者表示,外傳iPhone 4到貨量不足,因綁約賣價格比單機便宜,客戶領貨後可能解約轉賣,傳聞價差利潤超過7千元,但解約金動輒數千元,解約客數很少不到一成,洗機傳聞居多。

文章標籤

【紫色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月新機速報】四核心、冰淇淋 新機出籠

十二月各廠新機力道趨緩,主力廠牌如 HTCMOTOSE 都沒有新臉孔,只有三星逆勢一口氣推出包括 Galaxy Nexus 在內的 6 款新機,以及 Nokia 醞釀多時的 Lumia 芒果雙機準備上市。而下月新機中,又以多款全新平板最有看頭;包括三星二部 7 Galaxy Tab 7.7 / 7.0 plus,都換上更高檔的配備與齊全通訊功能,要迎戰首款搭載 Tegra3 四核心處理器的華碩至尊變形平板 Transformer Prime

文章標籤

【紫色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